民族舞少儿经验分享 如何引导孩子舞蹈教学
2022-09-02 10:50:07
学习民族舞蹈,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示范成品舞,幼儿模仿学习。它忽略了幼儿是学习中的主体,难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。
那么,如何在舞蹈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,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,调动幼儿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一、丰富幼儿认知经验、欣赏民族舞蹈,激发幼儿学习愿望
兴趣是学习的动力。
在民族舞蹈中,教师首先结合认知内容向幼儿介绍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,帮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服装、生活习惯、民俗民风,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,知道蒙古、苗族人民能歌善舞。
其次要常带幼儿观看少儿、成人的民族舞蹈录象,了解民族舞蹈的动作特点,丰富幼儿舞蹈语汇。少数民族舞蹈常用动头、转手腕、摇铃表达自己喜悦心情;汉族舞蹈常用转手巾花、扇表现欢庆丰收的心情。
幼儿在观看过程中,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练习,教师要及时鼓励、支持,并常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跳上一段供幼儿欣赏,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。
二、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,引导幼儿按规律组合工作,发展幼儿的创造性
1.采用生动形式,形象化语言
各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,根据舞步要领和动作特点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示范动作幅度大、讲解语言要形象化。
将舞蹈表现的内容情境化,并用形象化语言讲解动作要领。如:在《亚拉素》舞蹈中,音乐结构、性质上用欣赏草原美丽风光、高兴跳舞来表现舞蹈内容,双手由胸前打开,表示欣赏草原美丽风光;单手上举打开比做看看天气的情况。
这些形象化语言既突出了基本舞步动作的难点,又便于幼儿记忆舞蹈动作。
2.根据音乐性质节奏特点引导幼儿
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动作,它离不开乐曲或歌曲。
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感受、分析音乐在节奏、速度、力度上的变化,再引导幼儿按一定方向或改变动作幅度、快慢或移动身体位置来组合动作。
蒙古舞蹈《小骑兵》,基本舞步从原地到位置移动,原地滚动步表示立马,向前行进走表示骑马行走。在每节民族舞蹈教学中,以改变一个方面为重点,从而有效了帮助幼儿掌握组合动作的规律。
3.提供条件,鼓励引导,发展幼儿创造力
在舞蹈教学中,始终考虑到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创造的空间。
基本动作舞步,以模仿学习为主,在掌握基本舞步、动作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一定情节来创编动作,是他们的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,从而使幼儿学舞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创造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。
最新攻略
-
孩子学舞蹈最怕的极端 家长为孩子报考舞蹈班的误区
2022-10-18
-
孩子多大学舞合适 各个年龄段学舞的好处
2022-10-18
-
芭蕾对儿童身体骨骼的影响 儿童学习芭蕾舞的变化
2022-10-13
-
孩子几岁学芭蕾舞最好 为什么要从小学芭蕾
2022-10-13
-
孩子学舞蹈需要参加比赛么 舞蹈比赛带给孩子的意义
2022-10-12